□周文魁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财富之源、稳定之基。2023南京市两会对就业工作高度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14次提及“就业”这一关键词,并将稳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明确提出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
接下来,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高质量就业推进机制,围绕高质量就业的“力度、广度、精度、温度”靶向发力,将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奋力谱写“南京新篇章”。
(资料图片)
就业形势呈稳中向好态势
近年来,南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全市就业总量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充分保障,就业质态稳步提升,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就业总量持续扩大。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六稳”“六保”工作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全市就业总量不断扩大。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和南京市人社局数据,截至2021年末,全市就业人口达到485.06万人,在全省就业总量收窄的背景下,仍保持增长态势;2012~2021年,南京连续10年新增城镇就业超2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18.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27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低位运行,20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
重点群体充分保障。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深度挖掘就业岗位,保障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升级实施“紫金山英才宁聚计划”,创新开展“宁聚”十项行动,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广阔平台;根据南京市人社局数据,2021年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1.04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达到97.99%。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2021年发放吸纳就业各类奖补7.35亿元,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73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就业质态稳步提升。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政策调整与企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质态稳步提升。根据猎聘发布的《2022三季度南京人才就业数据报告》,从新发职位的行业分布看,互联网行业、制药行业、计算机软件行业位居前三位,分别占比8.3%、7.2%、7.1%;从求职者的学历分布看,全市活跃求职者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九成。这就说明,南京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高学历人才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就业岗位。
对策建议
围绕高质量就业“力度、广度、精度、温度”靶向发力
当前,南京正处在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的关键时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的消费需求扩大和产业迭代升级,全市就业形势将更加好转,同时也对高质量就业提出了更紧迫要求。实现高质量就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优先位置,也将成为南京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的关键支撑。
首先,强化高质量就业“力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突出战略导向。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就业优先战略贯穿到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做到战略部署优先、发展目标优先、政策保障优先,推动产业、科技、教育、财税、金融等政策围绕高质量就业联动发力,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强考核评估。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把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内容;健全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重大政策、重大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带动就业评估机制。
强化法治保障。学习贯彻《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强化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责任,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构建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一体化推进的就业促进体系,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推进区域联动。高质量推进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鼓励都市圈内城市在就业领域深度合作,建立区域人才市场信息共享交流机制,探索构建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推动各类人才在区域间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都市圈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
其次,拓宽高质量就业“广度”,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
推动大学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鼓励驻宁高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云走访”相结合,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借鉴江宁人才集团成功经验,探索组建南京人才发展集团,统筹市属国有企业和园区平台招录高校毕业生工作。
鼓励灵活就业。充分发挥灵活就业对拓宽就业渠道、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积极作用,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工作;鼓励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牵头建立灵活就业、“共享用工”服务平台,打造高质量灵活就业的南京样板。
扩大农村就业。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研究制定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创业政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乡镇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乡土人才、农民工等返乡入乡下乡,实现乡村高质量就业。
保障困难群众。准确掌握就业困难群体的期盼需求,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创业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力度,依托社区安保、残疾人服务等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农业转移人口等困难群体就业,切实保障民生底线。
再次,增强高质量就业“精度”,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
深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经济战略发展机遇,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高地;围绕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新赛道,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的数字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推动新型消费。顺应消费提质升级新趋势,进一步优化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传统零售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新型消费对就业的吸纳力和驱动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打造金陵小城、园博园等地标性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就业供给。
提升人才素质。将提升劳动者素质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服务工作站试点,为提升就业匹配度、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金融支持。发挥“南京金服”平台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创业企业开辟快速审批通道,有效提高中小微创业企业的融资获得感;完善创业信用贷款制度,推广“宁创贷”“宁易贷”等特色化金融产品,对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较多的企业精准投放信用贷款。
第四,提升高质量就业“温度”,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发展高端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与人力资源服务的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发展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态,增强高质量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深化创业服务。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城市硅巷等创业载体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发挥高新园区的科创主阵地作用,帮助更多在孵科技企业突破从初创期到成长期之间的壁垒,为南京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强化青年服务。在交通便利、青年集聚的区域新建一批“宁青驿站”,通过区级平台、人才公寓筹集部分房源,为符合条件的留宁、来宁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过渡性住宿;依托驿站公共服务空间,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和青年交友活动,打造“宁青驿站”站友圈。
优化生活服务。加快“人才码”的开发设置和应用,实现人才数据与征信、社保等数据互联互通,加强交通出行、医疗保健、休闲旅游、金融信贷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启动实施新版人才安居办法,为高层次人才在宁安居提供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
(作者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人才强省建设研究基地研究员、江苏省人才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