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3日至4日召开的江苏人社系统稳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前6个月,江苏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以上,同比增长4%左右,占全国总量的1/10以上。但受需求不足、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近期全省就业运行也面临一定困难。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聚焦重点群体,用足各项就业促进政策,最大限度稳岗拓岗,兜牢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底线,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资料图)
林宁 摄
稳岗拓岗:每周采集不少于1万个大学生优岗
“上半年排定市级重点产业项目415个,计划投资1400亿元,预计新创造就业岗位3.5万个,其中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2万个。重点挂钩企业中,盛虹石化岗位1700多个,康缘药业岗位2000余个,四季沐歌岗位800余个……”
谈及上半年主要单位的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情况,连云港市人社局王东亮副局长报出一连串数字。数字的背后,是今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利用就业大数据,全员访企拓岗广泛采集就业岗位。
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关涉家庭幸福,也是就业服务的重点人群。针对目前仍有不少未就业的离校毕业生,江苏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挖潜用好政策性岗位。记者从当天的会议上获悉,江苏省人社厅将协同省国资委、民政、科技等部门,加快进度,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已开发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基层项目、科研助理等 11 万个政策性岗位等全部招录工作。
拓展市场化招聘渠道,贯通融合“就在江苏”智慧就业云平台和教育厅“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毕业生求职统一入口和企业招聘统一渠道,联手头部互联网职场企业开设就业旗舰店,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画像、精准匹配,力争在9月底前每周全省采集不少于1万个月薪在6000元以上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高质量社会化岗位,做到毕业生求职招聘“不停歇”,时时有信息、周周有专场、月月有活动。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度挖掘科研类、技术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优质就业见习岗位,提高见习岗位吸引力和留用率,做到见习补贴、税费抵扣等政策“应享尽享”。
政策倾斜:谁提供岗位支持谁
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为扩大就业容量,江苏将进一步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大对吸纳就业多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强化“谁提供岗位支持谁”的鲜明导向。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江苏将重点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遴选一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且成长空间大的就业友好型企业并给予激励,努力保持企业用工总量稳中有增。
为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江苏去年在国内首创普惠性就业金融服务产品——“苏岗贷”。据了解,今年江苏将进一步增加“苏岗贷”合作金融机构,将投放低息信用贷款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稳定用工5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和3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重点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倾斜,提高企业受益面和受惠度。
在职人员的工作稳定可以减少就业压力。江苏将顶格落实国家的社保降费、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稳就业政策,优化政策经办服务,实行援企稳岗政策免申即享、劳动者个人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同时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同步推进参保扩面、权益维护等基础工作,减少人员无序流动。
放大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江苏将以成功创办经济实体特别是企业为导向,以带动就业人数作为评价创业绩效,强化落实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税收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引导青年人才投身科学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创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林宁 摄
关键一招: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年以来,扬州针对当地企业需求梳理出40个工种,以“本科+技师”的形式与扬州大学、扬州技师学院合作开展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探索建立“四证融合”即技工院校毕业证、成人教育学历证、工种职业资格证、德国IHK职业资格证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累计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4万人。
苏州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求,打通产业与培训对接机制,通过政府“列清单”、机构“提申请”、联合“组评审”、市场“做检验”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与新经济、新业态、新市场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全市累计发布重点产业专业(工种)237个,确定承训机构225家,培训合格3.54万人。
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青年群体就业困难的关键一招。省人社厅副厅长顾潮介绍,江苏已经初步建成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云平台,并正在积极打造线上与线下、远程与现场、理论与实操、培训评价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的江苏工匠课堂。工匠课堂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共建共享、开放兼容、安全高效的线上培训平台,推动职业培训数字化转型,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技能成才。
据介绍,通过启动职业技能培训赋能专项行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青年群体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江苏上半年新建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46.99万人次;聚焦数字技能、先进制造业、531产业链,新增专业132个。54.02万人次通过评价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数字技能领域取证11.74万人次。
兜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尽量1个月内就近上岗
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石路社区的任师傅今年52岁,因文化程度偏低且高度近视,一直没有稳定工作。社区人社服务专员根据任师傅的实际情况,前后筛选了10余个招聘信息,最终帮他在离家不远处找到了一个保安岗位。据了解,截至6月底,石路社区25名失业人员中已有13人实现就业,22名就业困难人员已全部就业。
张宏伟表示,建设3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是省政府今年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这些站点可通过就业大数据精准锁定低收入人口、残疾人、零就业家庭、长期失业人员、特困职工等五类困难群体,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当地民政、残联、工会等部门补充比对数据,确保就业帮扶对象无遗漏。通过就业服务专员上门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量身定做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政策信息、就业培训信息“三张”服务清单,按需分类提供全日制岗位、零工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竭尽全力争取在1个月内帮助就近上岗。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其就业信息也将根据毕业生意愿分类回流至学习地、户籍地和常住地就业公共服务机构。据了解,省人社厅正会同教育厅和各高校做实做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底数,本月底前将就业信息录入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对于有就业意愿的每一位毕业生及时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和培训见习等跟踪帮扶。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对市场化渠道难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的,通过公益性、政策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