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旧上海长乐里的住户,长期受到以潘克复为首的汉奸们的盘剥,租户赵殿元与恋人杨蔻蔻借机为民除害。随后,赵殿元穿越到当代,见证了盛世繁华。最终,又在长乐里故旧后人的帮助下穿越回去,解救了恋人。这部网络小说可以归入网络文学中“穿越小说”这一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反复穿越”,即从过去穿越到当代,又从当代穿越回过去。如果按照一般穿越小说的写作套路,主角往往因穿越而“开挂”,因为掌握现代知识或者洞悉历史发展趋势,见识远超常人,从而所向披靡,走上人生巅峰。但网络作家骁骑校跳出这样的叙事套路,剪短了时间轴,将20世纪40年代初的旧上海与21世纪20年代初的新上海并置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着力展现出中国发展的蓬勃活力。

这部作品对网络文学叙事套路的突破也体现在叙事空间的布置上。许多网络文学作品不停切换空间,铺陈敷衍,形成动辄数百万字的超长篇。但这部作品始终将主要的叙事空间凝聚在“长乐里”这一地点上,并由其中住户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延伸出长短不一的叙事线索,而这些线索又紧紧围绕着“长乐里”这个地点运转。如此,“长乐里”的叙事空间如同纺锤,缠绕着不同叙事线索的“丝线”,然后经作者的巧手梳理,被织就成一部重要的网络小说。

在作品中,情感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小说主要表现了两种情感:一是长乐里邻里间的相互关爱之情;二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这是赵殿元执着地寻求穿越的内在动力。尽管情感对于推进故事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作品表现情感的方式非常内敛。

小说没有用大量笔墨去渲染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而是点到即止,抓住“深夜的小馄饨”“被困诺曼底公寓”“屋顶消暑”等为数不多的场景,通过人物交流,细致描述两人的感情发展进程。在旧上海,一个是在生存线挣扎的小电工,一个是身负使命的女刺客,当然不会有太多的卿卿我我。因此,这样的处理恰如其分。不过,二人已有生死与共的经历,并且孕育了爱情结晶,这又为赵殿元穿越时空、营救恋人提供了足够的情感力量支撑。

长乐里邻里间情谊的发展走势也水到渠成。旧上海,国难当头,每家每户都不能幸免,邻里间唯有抱团取暖才能艰难度日。于是,有人的儿子被绑架,大家纷纷凑赎金;为了买米,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排队;刺杀大汉奸时,大家都援手相助……点点滴滴的细节汇聚在一起,让人相信长乐里的邻里和谐融洽,关键时刻能守望相助。故而,等到阿贵振臂一呼,成千上万的黄包车夫自愿帮造纸厂搬迁的情节出现时,读者读来就不觉得突兀了。

实际上,小说致力于用这种静水流深的方式将人与人的情感认同逐步升华,并设计了一个顶点。当看到东方明珠塔旁的大厦投屏“我爱上海”字样时,赵殿元“瞬间泪流满面”,他身边则是万众欢呼。此时,“爱上海”即是“爱这盛世中华”,积蓄已久的情感终于喷薄而出。纵览全篇,这部网络小说没有其他网络小说中惯见的狗血剧情、煽情桥段,多用内敛而平稳的述说,给情感发展做好铺垫,使整体的情感抒发显得成熟、真挚而深沉,引人共鸣。

作品在虚构的传奇之中,真实呈现了旧上海的众生相,也如实描绘了新上海的嘉年华,故而能将现实之光照进想象叙事,使小说具备了现实题材应有的真实性品格。小说中的旧上海民不聊生,这里群魔乱舞,一些恶人的行径狠毒而疯狂,长乐里住户所代表的普通百姓则挣扎求存。小说从人们的日常起居入手,真切道出他们努力求生存的卑微希望,以及这希望的残忍破灭。周阿大这样一个老实人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上午”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阿贵本因中年得子而振作,他的妻子却无端遭受警察一顿拳脚而流产……这让读者的内心累积了无尽的心酸与愤懑,也对人物命运改变充满期待。

当代的上海则是一片繁荣。这一部分,小说的主要笔墨也在叙写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家长里短。点外卖、用家电、坐网约车、乘高铁,都能让赵殿元这个“穿越者”感受当代生活的发达与富足。此外,作者还有意选择“黄浦江边夜游”和“跨越东海大桥”两个场景,将新上海的繁华进行淋漓尽致的呈现。

当前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因为过度遵循、片面理解现实逻辑而束缚了想象力,又因为过于放纵想象而难以深入现实,以致作品中的想象贫乏、现实干瘪。《长乐里:盛世如我所愿》的创作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周兴杰,系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