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楚济慈 来源 | 零壹财经专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上表示,实现30/60目标,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

“其中,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易纲说。


【资料图】

所谓30/60,是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所谓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突出的特点是将环境保护程度与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金融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追求金融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

01

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绿色贷款余额超25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快速升温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易纲在演讲中透露,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

易纲指出,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 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绿色债券发行升温,主要是由绿色金融债带动。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2094亿元,约为去年同期(843亿元)的2.5倍。

零壹智库即将发布的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显示,2010-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指数整从82.60上升到934.68,年复合增长率达22.40%,远高于同期GDP年复合增长率9.72%。

图:2010-2022年全国绿色金融指数

来源:零壹智库《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

02

重抓三点:信披、政策、压力测试

易纲表示,中央作出30/60部署后,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让社会知道是谁排的碳、排了多少碳,社会各方能够测算并验证排碳和减碳行为。只有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排碳数据真实准确,才能防范“洗绿”、资金套利、项目造假等风险,其他一系列碳减排政策才有基础。

近年来,我国逐步明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披露相关环境信息,同时也要求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披露相关环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实现30/60目标需要“胡萝卜加大棒”。显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为“大棒”,适度提高则是“中棒”或“小棒”,而人民银行设立的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胡萝卜”。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由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一定期限的再贷款资金支持,利率为1.75%,精准直达绿色低碳项目。人民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到期收回,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自担风险,这样的“胡萝卜”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市场化的。

同时,接受人民银行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承诺对外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余额、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并接受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

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为保持金融对绿色发展、能源保供等领域的支持,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将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

三是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工作,于2021年搭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框架,组织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开展了针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航空、石化、化工、造纸等八个重点排碳行业的碳成本敏感性压力测试。

此外,央行还结合区域经济结构和转型政策,组织部分地区银行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开展相关工作,金融机构管理气候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节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03

百万亿元量级!绿色投资潜能巨大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院最新估算,2022年,我国绿色投资规模达到2.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未来五年可能累计增加16.3万亿元,增长率明显高于房地产和基建等传统领域。

在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之下,绿色金融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实现30/60目标,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据有关方面测算,所需资金达到百万亿元人民币的量级”,易纲在演讲中表示。

他进一步强调,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主要靠引导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金融工具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实现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增长路径。

04

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的新型推动力

金融科技在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工具可以有效解决金融公司在数据获取、识别、分析和可视化方面识别绿色实体、项目和产品的困难,有力推动绿色金融的扩张。

在顶层设计中,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将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2021年12月,在人民银行召开的2022年工作会议中着重强调了金融科技的应用与管理,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推进。

2022年1月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加强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数字绿色金融,运用科技手段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2022年2月,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联合印发地《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到,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数字化转型,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明确提出“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根据零壹智库即将发布的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显示,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神州信息、信也科技、宇信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基于各自产品优势和原有业务生态投身绿色金融浪潮,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服务于绿色金融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快速成长的市场主体类别。

具体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支持绿色金融服务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从绿色金融产品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股票;

从技术应用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仍是目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性技术;

从提供的服务和应用场景看,相关科技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中主要提供数据供给服务、系统开发服务、SaaS平台服务、针对具体业务场景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与生态服务等;

从应用主体看,相关科技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目前以服务金融机构、企业、政府部门为主,但在金融监管、个人用户应用场景方面的开发还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