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里屯SOHO附近,过度投放的共享单车堆积在人行道上,挤占行人通行空间
从235万辆到86万辆,本市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调控后,共享单车“野蛮生长”态势初步得到遏制。然而,除了已备案车辆,路面上还有大量企业偷偷投放的共享单车,成为运维跟不上、车辆淤积占道的根源。罚款、扣车,为什么都无法停止企业违规超额投放?记者展开了深入采访调查。
挨罚后企业仍在违规投放
(资料图片)
共享单车超额投放究竟有多严重?记者进行了街头调查。用手机打开“北京公共自行车”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共享自行车扫码核查”,只要对准路边单车上的开锁二维码“扫一扫”,就能识别车辆是否为违规投放。交通部门开设此功能是为了方便日常核查,普通市民扫出违规车辆也可进行举报。
26日下午,在国家图书馆地铁站外,不同品牌的单车摆放成数排,记者随机进行了扫码核查。36辆共享单车中,就有13辆显示“未备案”。其中,16辆青桔单车有10辆未备案,16辆美团单车有2辆未备案,4辆哈啰单车有1辆未备案。此外,各品牌均有多辆单车扫码核查后显示“已退出未回收”。
“运维跟不上,车辆淤积占道,根儿就在超额投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敢违规投放,主要原因就是违规成本太低,“几万块钱处罚对企业来说不痛不痒,罚完继续投。”
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共享单车企业如果未按照要求投放车辆,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约谈企业相关负责人;拒不改正的,可以限制车辆投放,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今年5月,市交通委通报了一季度共享单车运营监督考核情况,青桔单车在海淀区、东城区大规模违规投放,经约谈后拒不整改,被行政处罚2次,累计处以10万元行政罚款。哈啰单车因在东城区大规模违规投放,经约谈后拒不整改,被行政处罚1次,处5万元行政罚款。几个月过去了,违规投放现象并未明显改观。
源头失控管理被动合力难聚
“发现问题先约谈,限期整改。如果发现没改,需要取证,再发处罚通知书,一系列流程走完也要耗费数日。”一位城区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处罚力度有限,日常监管中还存在其他难题。
比如,对于代为清理的共享单车,交通管理部门并无权力进一步处置,只能找个场地存放起来,等企业接受完处罚,承诺不再违规投放后来领取。这期间涉及到运输、租用场地看管等费用,这笔钱还要由管理部门来支付。更让人头疼的是,企业有时并不急于领回车辆。一位前共享单车运营管理人员道破了企业的心思,“政府愿意扣就扣,租地儿放车,总有放不下的时候,最终也是要还给企业的。”
源头上控制不住,大量未备案单车涌入街头,各区又陷入“乱了清、清完还乱”的循环。“建立了微信工作群,政府说哪里乱了,企业就派人去清,这样管理还是太被动。”上述城区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坦言,与路面上数十万、上百万的单车相比,各区交通管理部门人手非常有限,他们曾试着调动停车管理员、街边商户,甚至环卫工人共同监督停放乱象,但由于工作量繁重,效果并不理想。“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综合问题,现阶段需要多部门共治。”这位负责人说。
细化规定让违规者付出代价
根据《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交通行政管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非机动车管理工作。
其中,共享单车停放影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告知企业及时采取措施规范停放,情节严重且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立即实施代履行,将违法停放的自行车搬离现场,并对经营企业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记者从市交管部门了解到,在加强日常管理和查处的同时,各交通支队正在同各区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共享单车停放管理细则。
《条例》还指出,可以依托居(村)民自治、网格化管理、门前三包等机制,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鼓励志愿者服务、协调多主体进行会商等方式开展工作。
“要想管好共享单车,政府各部门应该形成合力。”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指出,目前对于共享单车的日常监管工作中,还存在各部门职责不清、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只有拧成一股绳,严格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才能真正对违规企业形成震慑。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该订立更明确细致的运营规则,如果企业超额投放且不及时处理查扣车辆,超过约定期限视为自动放弃车辆所有权,可由管理部门随意处置,收益所得用来支付管理费用。让企业为违规行为付出相应代价,这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记者 孙宏阳 实习生 张舒雅
记者手记
奖励配额倒逼企业改善服务
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企业改善服务水平、加快市场优胜劣汰进程、改善城市及区域因共享单车数量过多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已启动总量控制的城市,车辆潮汐点淤积量普遍减少30%以上。
因此,管理部门应从源头抓起,健全与运营绩效相关联的容量管理机制,让管理规范的企业得到更多配额,让违规投放企业付出相应代价。同时,各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大查处力度,而不是撇清干系,形成管理盲区。